请输入要查询的关键词
各会员单位、合作机构及科研团队:
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支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港科技创新协会(CH-KTIA)现启动2025年度科技工作者发展状况调研课题申报工作。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研主题与方向
聚焦“科技融合、跨境协作、产业赋能”三大核心,设立以下重点领域:
(一)粤港澳生成式人工智能人才协同机制研究
调研重点:
1.粤港AI科研团队跨境协作现状(如香港高校与深圳企业联合实验室案例);
2.数据跨境流动对人才创新的影响及政策壁垒;
3.大湾区AI人才“引育留用”一体化路径设计。
(二)量子科技中港“双城”研发网络研究
调研重点:
1.香港基础科研优势与珠三角产业化能力的衔接痛点;
2.量子通信、计算领域人才“过河计划”(北上南下)实施效果评估;
3.构建“香港研发-深圳中试-湾区量产”人才协作模式建议。
(三)生物医药跨境临床试验与人才互通研究
调研重点:
1.香港国际认证体系与内地临床数据互认机制对人才流动的影响;
2.大湾区生物医药CRO(合同研发组织)人才联合培养需求;
3.优化“港澳药械通”背景下科研人员执业资格互认方案。
(四)智能制造中港技术标准协同研究
调研重点:
1.香港国际标准制定能力与湾区制造业升级的技术匹配度;
2.智能装备领域工程师跨境执业资格互认障碍;
3.共建“大湾区工业4.0人才认证体系”可行性分析。
(五)新材料科技成果跨境转化路径研究
调研重点:
1.香港高校新材料专利在湾区企业的商业化落地瓶颈;
2.跨境知识产权联合运营机制设计;
3.新材料中试基地“香港研发+东莞制造”人才协作模式。
二、研究要求
方法论:需结合“问卷调研+深度访谈+案例对标”,其中:
问卷样本:粤港澳三地科研人员占比不低于60%;
对标案例:至少包含1个国际湾区(旧金山/东京湾)对比分析。
成果形式:
1.总报告(3万字以上,附数据可视化图表);
2.2篇政策专报(每篇3000字,需提出具体立法或政策修订建议);
3.1场跨境成果发布会(香港/深圳双会场)。
4.经费支持:每个课题资助50万港元,周期8个月(2025.3.1-2025.10.31)。
三、申报资格
(一)申报单位
1.粤港澳注册的科研机构、高校、科技型企业及协会认证孵化器;
2.需具备跨境研究经验(如近3年承担过粤港合作项目);
3.曾获CH-KTIA“科创之星”“跨境实验室”资助的单位优先。
(二)课题负责人
1.副高级以上职称或企业研发总监及以上职务;
2.需组建“双城团队”(粤港两地核心成员不少于3人);
3.协会理事单位专家、顾问委员会成员可放宽至中级职称。
四、申报流程
材料提交:
电子版:填写《CH-KTIA课题申报书》(附件1),发送至INFOCH.KTIA@gmail.com,邮件标题:“2025调研-领域-单位-负责人”;
纸质版:一式三份,加盖公章后邮寄至:
香港总部:香港科学园科技大道西8号CH-KTIA大厦10层(收件人:研究部);
深圳分部: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深圳湾生态园9栋A座301(收件人:调研中心)。
截止时间:2025年2月15日18:00(香港时间),以电子邮件的发送时间和邮戳为准。
五、评审与立项
初筛:由协会创新与技术委员会进行合规性审查(2月20日前);
终审:由理事会+国际专家库联合评审(3月1日前公示结果);
签约:立项单位需签署《跨境研究数据共享协议》,承诺成果优先服务于大湾区政策制定。
六、联系方式
政策咨询:
联系人:李主任
电话:+852 6583 1498
材料查询:INFOCH.KTIA@gmail.com
附件:
中港科技创新协会
2025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