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要查询的关键词
中国青年科技奖是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中国科协共同设立并组织实施,面向全国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奖项,旨在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表彰奖励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中作出突出成就的青年科技人才;激励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青年科技奖是在钱学森、朱光亚等老一辈科学家提议下于1987年设立的,每两年评选一届,每届表彰不超过100个名额。在30年来近1500位获奖者中,已有60位当选中科院院士,82位当选工程院院士,近10%的获奖者当选院士。
2024年11月17日,经评审,共产生99名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表彰对象。其中,10名为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表彰对象。
一、背景
针对 “文革”造成的科技人才断层、青黄不接和“出国潮”引起的科技人才流失及科技界存在较严重的论资排辈现象,在中国科协三届六次常委会议上,钱学森主席提议设立一项面向全国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奖项,以促进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为报效祖国、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提议得到了朱光亚、王大珩、汪德昭、黄汲清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
二、创立
1987年9月设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科技奖条例》要求获奖者年龄不超过35岁,设奖宗旨是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奋发进取,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健康成长。1988年9月23日,首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科技奖颁奖典礼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
三、更名
1994年11月,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培养和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跨世纪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的指示精神,中组部、人事部、中国科协研究决定,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科技奖”更名为“中国青年科技奖”,并联合印发《关于设立“中国青年科技奖”的通知》,共同组织实施评选表彰的各项工作,获奖者年龄提高到不超过40岁,该奖宗旨为激励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教兴国伟大事业,造就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奖励为中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人才。中国青年科技奖每两年评选一届,每届获奖者不超过100名。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为表彰在“探月工程”第一阶段任务“绕月工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增设了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集体奖1个和特别奖10名,经评选共产生109名获奖者。截至2024年11月,中国青年科技奖已评选18届,共有1794位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奖。
四、荣誉
20年来,中国青年科技奖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关怀,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为获奖者颁奖并与他们座谈。1991年,江泽民同志接见了第二届获奖者代表。1995年,胡锦涛同志亲切会见中国青年科学家成长事迹报告团成员,并在中组部有关中国青年科技奖工作报告上批示:“中组部参与此事甚好。请知工办建立起与获奖者的联系渠道,并逐步扩大。以随时了解、掌握青年科技人员成长状况,研究如何建立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 。温家宝同志为第四届、第五届和第七届获奖者颁奖。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极大地激励和鼓舞了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努力争当世界级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也为更好地做好中国青年科技奖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五、获奖者培养
为进一步帮助、支持和培养获奖者成长,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建立网站等方式,加强与获奖者的联系;围绕获奖者的工作、生活、科研条件和发挥作用等情况,开展追踪调查,向有关部门反映获奖者的意见和建议。为促进获奖者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扩大交流与合作,开展青年科学家论坛、青年学术年会等,并先后在深圳、福州建立了“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活动基地”。中国青年科技奖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关心和监督下,将进一步完善奖励体系,加大奖后服务力度,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
六、主要影响
中国青年科技奖在促进中国科技事业发展、引导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健康成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影响。20年来,中国青年科技奖始终秉承“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的宗旨,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选拔培养了近千名在中国各个学科研究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受到了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欢迎,极大地激励了青年科技人才奋发进取、健康成长,为实现党中央提出的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战略目标,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推动中国科技创新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20年来,获奖者分布在理、工、农、医等各个学科领域和科研、开发、生产各条战线,获奖者以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为新起点,不懈努力,勇攀科学高峰,在事业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