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低空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低空经济与国土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 来源: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官网  时间:2025-01-16

2025年1月11日,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主办,中国和平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耿丹空天云博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低空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低空经济与国土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低空经济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成为低空经济领域国内首个统筹陆域、海域和空域三维国土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国家级学术团体。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名誉理事长、主席团主席柳忠勤代表主办方领导致辞。柳主席在致辞中介绍,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由经济学家于光远、杜润生等创建,成立于1981年。学会成立45年来,一直秉承于光远先生倡导的陆海空“大国土”理念,研究国土资源的集约化综合开发利用。“空域”作为国土资源三大主体之一,此次“低空经济”专委会的成立,弥补了学会以往在“空域”研究中的不足,专委会的成立,也标志着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将进一步拓展低空经济领研的究和业务推进,更有效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土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低空经济的繁荣和国土高质量发展贡献学会力量。

继成立大会之后又召开了“低空经济与国土高质量发展论坛”。论坛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202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教授做论坛的主旨演讲。他在论坛中指出:通用航空、无人机、航空运动设备等等,都只是“低空经济”的技术和工具层面;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空间资源的管理和使用规则,包括“禁飞区”和“适飞区”等航线的规划设计,以及“公益性划拨空域”(比如救援、科研等)和“经营性商业空域”(比如物流货运、旅游观光、客运等)的利用等等——这一系列相关的空间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才是“低空经济”最本质的内容。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首席专家、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国家低空经济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范恒山在论坛主旨演讲中指出:在做好国家层面的技术、政策等顶层设计基础上,构建陆、海、空三位一体“空地协同”的全域空间规划体系,发挥市场化力量的多方参与,才能实现“低空经济”又快又好地可持续发展。

在论坛的“低空经济助推国土经济高质量发展”对话环节,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战略发展部原部长杨文志、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国土规划室副主任黄征学、武汉大学国家遥感重点实验室二级教授张过、中国信息协会通行分会秘书长曹阳、北京空港产业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立红分别从低空经济的智库建设、科普、学术交流,空域交通网络的搭建和空域规划、地空之间的协同,以及各地如何结合自身地面经济发展程度因地制宜的发展低空经济等方面进行了对话交流。

原中国民航总局局长李家祥在论坛的总结讲话中指出:“低空经济”超越陆地和海洋,将全面创新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从“统筹陆、海、空立体化国土空间综合利用”角度,开展相关研究,具有跨学科、跨部门的资源优势,十分必要,意义重大,也必将大有可为!

参加本次会议的还有来自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和武汉大学、空军指挥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科研教学机构专家学者,以及地方政府、媒体和企业代表约100余人,共同参与了此次成立大会和低空经济与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论坛。

学会秘书处供稿